王伟平
|
标题:实现我的承诺 |
内容:![]() 实现我的承诺刘 钢 刘钢同学从大兴县考入四中,任高三·2班团支部书记,在高三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五年被评为北京市十佳中学生,同年毕业于四中,考入清华大学。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时光荏苒,我的三年四中生活转瞬即逝了,多少忘不了的事,忘不了的人涌上心头,我早已无法计算,自己从学校、老师、同学那里得到了几多欢乐,几多赤诚。我深知,没有四中就没有我的进步。就让我念着过去,感谢母校教给我的知识、能力和做人的道理吧——是四中使我成了一个幸运的人。 记得三年前入学的第一天,学校就首先要求我们学会做人,做到“三个为重”和“四个关心”。我当时就决心努力去做。在四中,我懂得了关心他人要比关心自己为重,因此我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为集体做贡献。平时我买了钢笔水,从来都是放在讲台上供大家一起使用,订书机也是放在班里,直至用坏了为止,同学有了病或受了伤,我都主动陪着去医院,大家有了困难愿意来找我,我也愿意帮忙,我把这当作快乐。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生活极端困苦却执着求学的精神深深震撼着我,我组织全班召开了主题班会,大家十分感动,纷纷捐款资助河北完县一名叫高合彬的孩子步入朝思暮想的校园,为鼓励班里那些任劳任怨、认真负责的同学继续努力,我让出了优秀生、优秀团员标兵和“默默奉献”奖的名额,让他们得到应得的荣誉,让全班都能体会到有更多的同学都在为集体无私奉献着。 在四中我懂得了关心集体要比关心个人为重。因此我把集体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大到活动策划,小到关窗锁门,都努力做好,只要对集体有利,即使付出再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也无怨无悔。对成绩不好的同学,我会鼓励他和我一起努力,一起进步;对纪律不好的同学,我会与他开诚布公的长谈;对同学的错误,我不会视而不见。集体的点滴进步,都让我感到十分快慰。为调动大家的热情,我记下全班同学的生日、性格和特长,并在适当的时候创造机会,让他们的才能得以发挥,为集体出力;为鼓励同学一如既往的为集体做贡献,我在班里设立“默默奉献”奖,每次为了20分钟的颁奖仪式我都要提前两天作好准备,只希望“默”奖能深入人心,产生更大的影响;为让班里搞的勤工俭学活动能更为圆满,我到市里几个大商场去看同学,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去几处轮流帮忙,忘记了好几天都奔波在半个北京城的劳累;为让班里能有好的纪律和正确舆论,我给不参加集体活动的同学一一画上旷课,尽管当时老师并不在场,尽管这些同学在困难时帮助过我,几天前还看我没钱买表,和其他同学一起凑钱买表送给我。我珍视同学对我的深情,但为了集体,我必须坚持原则,尽全力去实现我对集体的承诺,我对同学的承诺。 三年来,是四中的“三个为重”、“四个关心”帮我树立了集体主义的人生观;是四中的173条校规让我养成了严谨的作风;是四中的养成教育使我有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老师的关心教导下,在同学的支持帮助下,我取得了一点成绩。是四中老师的关心和引导,对我选择人生道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学习党的理论,靠近党的组织,努力用一名党员的标准对待人和事,向着美好的信仰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 我的父母一生勤劳俭朴,他们正直善良,乐于助人,给了我许多真诚的爱和朴素的情感。家里生活一直不富裕,但他们总能安排得井井有条,提前把我和姐姐的学费、生活费留出来,即使找人借钱也从不让我们知道。就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爸爸妈妈厂里都没活,妈妈在家里卷门帘,爸爸到两个地方轮流烧锅炉,但他们还坚持让我考高中,让姐姐上大学,并告诉我们“除了这点儿,家且帮不了你们什么,自己努力去‘奔’吧!”父母把希望都寄托在我和姐姐身上,只愿我们将来能学有所成,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我体谅、感激父母,从不乱花一分钱,自己学会照顾自己,为他们分忧。我的衣服、床单、被罩都是自己在学校洗。节假日之后,不少住宿生都穿着最干净的衣服从家里回学校,而我总是穿着最干净的衣服回家。每次回家除了安排一定的时间读书,做家务,就给爸爸妈妈讲些学校的趣事,让他们开心。我注意和父母说话时从不提起我需要哪本参考书,班里哪个同学买了打字机,买了电脑。我知道父母已经为我做了太多太多,他们的正直和许多质朴的品德早已溶入我的血液,伴我走向漫漫人生。 父母在我身上倾注了无数的爱,每次回家都有比较丰盛的饭菜等着我,而他们一周吃得十分简单,很多时候都不炒菜。无论我什么时候想返校,妈妈总做好热腾腾的饭让我吃下,爸爸骑车送我到并不远的车站,看着我上车。就连寒暑假上奥校,我早上五点半出发也绝不例外。我知道我只有加倍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才是报答父母的最好方法。我从小就是在很低的起点上跟别人竞争的,报答父母的强烈愿望使我有了巨大的动力,不会在困难面前退缩。每当我拿着证书、奖状回家,他们都非常高兴,但我懂得,即使我取得再大的成绩,也没任何值得骄傲的资本,个人再有成绩,也远不能告慰父母和那些关心帮助过我的人们,因此,我不敢懈怠,不会停步,仍将继续前行! 作为一名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努力学习。四中有着“优、苦、严”的三字学风,四中人努力树立“栋梁意识、竞争意识和艰苦奋斗的意识”,有着“今日我以四中为荣,明日四中以我为荣”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在这样的环境里,除了刻苦学习,我别无选择。我清楚的知道,我的祖国还比较落后,历史告诉每一个中国人:尊严来自实力。她正期待着我们用勤劳和智慧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这是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的历史使命,是祖国和人民的殷切希望。我早已把这一使命铭刻在心,将它作为我现在和将来永恒的学习目的,并时刻用它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 高一高二时,我参加数学物理奥校学习,星期天不能回家。假期总有十多天的物理奥校,学校不能住宿,为赶上早上八点的课,我每天五点半起床,简单吃点早饭就上路,无论冬夏,从大兴的家到学校,听完课再回去。每天奔波四个小时,确实很累,但我坚持了下来,把它当作获取知识的代价。作为一名干部,工作花去了一些时间和精力,我必须挤出更多一点的时间学习,把别人休息和闲聊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周六晚上是唯一可以延长晚自习时间的一天,我会学得很晚,离开自习室时,常常是夜里两点多了。星期天一早又会钻进自习室,开始新的学习。困了用冷水洗脸,累了活动一下筋骨。每次疲惫时,我会想到我对自己的承诺,我那远未实现的学习目标,想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怀,想到那些渴望读书而又没钱上学的孩子……我就有了动力,使我克服困难,坚持到底! 走了的是学子,不变的是家园。就我个人而言,我在四中度过了我有生以来最重要的三年,这不仅因为我的知识有了增长,能力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我已经从一名思想比较单纯幼稚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青年,这对我的一生都具有重大意义,我永远感谢我的母校,就四中而言,她能有今天的成绩,是历代四中人共同奋斗的结果,“尚我四中精神”的口号像火炬一样一代一代往下传,传给我,也传给你。四中的明天要靠在座的各位去努力开创,四中明天的太阳要靠在座的各位一同托起!我们不会忘记,在改革开放初期,在国家经济条件还不宽裕的情况下,在每年还有百万儿童因贫困而失学的情况下,国家把十倍于普通校的投资给予四中,让我们在优于同龄人十倍的环境中学习,我们就应付出百倍的努力,汲取百倍的知识,将来以百倍于同龄人的成绩回报祖国。共和国的明天要靠我们去努力开创,共和国明天的太阳,要靠干百万像在座各位一样的青年一同托起! 同学们,在四中的校园里,在祖国的蓝天下,让我们把右手放在胸前,对自己许下诺言:我愿用辛勤的汗水,用不懈的努力去赢得明天,并以此来感谢我深爱着的父母,我深爱着的母校,我深爱着的——祖国! 95年9月1日 null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C)
2000??20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