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砺炼中的高中生活
李瞾辙
李瞾辙,男,二OO一届高三毕业生,学生党员,北京市“十佳”中学生,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
转眼间,三年已去。三年中失去的,取得的;一切曾经的希望、努力、体验与结果,皆成不可重来的记忆。取得的,已然属于昨天,即是失去的;失去的,经过一番省悟,即是取得的。于是,将三年来的体会与即将离别的同窗或未来的四中人分享,算作一个“过来人”应尽的义务及对一段过去时光的铭记吧!
三年前,我坐在四中礼堂里,聆听着往届优秀学生用慷慨的语调讲述他们在四中的经历。还记得王重同学以一篇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给我们以激情的鼓励与感动。“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我想:怎样做才能像他们那样呢?我认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知道生活的意义何在。有人说,这个问题是留给培根和黑格尔的,但我不敢苟同。
台湾学者高震东教授的一篇讲演语录——《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是我进入人生思考的一扇门。昙花一现的狭隘追求只会折损生命的价值,燃烧的永恒则充实了生命的内涵。梅尧臣提倡做诗要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即言有尽而意无穷;人生也是一样,短暂中的无穷。 学习马克思写的书不难,但做列宁可就不那么容易。四中,给每一个学子提供了机遇与挑战,看看每个人敢不敢不畏艰险锻炼一番。四中最大的优势不在于她的设备、师资,而在于她“移民学校”的性质。就是说她集中了全北京各个区县的最优秀学生,也就集中了北京各种环境,各种背景下学生的优点,当然也有缺点。所以你尽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博采众长,全面发展自己。在其他学校,你看到的也许是北极北斗,也许是南十字星座,但在这里,你将领略整个银河。
四中严格的要求,是她成功的关键。正是老师们毫无情面的严格管理,帮我改掉了一个个弱点。高一入学后不久,我因夜里打手电看书而违反了宿舍纪律。我怕承担责任,我骗老师说我没打手电。这当然瞒不过老师的明察秋毫,结果是鄙人的谎言不攻自破。于是老师就在校风评比表上写了“编造谎言欺骗者师”。这表要交给班主任,还要在全班面前读。你可以想象当时我的脸红到什么程度。但是,正是这件事,让我认识到我可能身体比较健全,而在做人的基本条件上是残疾的——那说是缺少最起码的“诚实”。这次经历对我此后的影响是深刻的,至今,我十分感激我的宿舍老师,而且这种感情是真挚的。在四中学习、工作、生活的三年,就是一个在磕磕绊绊地苦痛中努力提炼自己的过程。刚上高三时,语文老师怕我们对即将面对的艰苦激烈的备考复习缺少心理,就给我们打气说:“日本有一所高中,每年有一半的毕业生进人早稻田和东京大学学习,升学率始终位居全日本之冠。一次日本中学教育会议上,大家请这个中学的校长介绍办学经验。他说‘我的经验就三条:一、严格的管理;二、大考小考多如牛毛;三、一年三次按成绩编班’”我不崇洋,更不媚日,但我祟尚科学和正确的办事方式。严格的管理,和在激烈残酷的环境中不断自我否定、改进,是一个人进步的必要条件。当然,四中的环境是宽松多姿的,不同于那个日本中学,既不补课也没什么考试,因此压力在内不在外。 既然四中得益于她得天独厚的环境,四中人的必然从中得到难得的充实。十几岁的年龄。学习知识最最重要的。在四中的学习,为我开始了新境界。首先是对知识主动的追求。有人说:“20年前的中国,人们靠热情活着;今天的中国,人们靠理智活着。”这句话的客观性待考,但只要有一定道理,就应该值得高兴。崇尚知识是令人振奋的。这方面,我身边的同学给我很大的影响。我同年中有个同学学习很好,怎么个好法可能不解释难以想象,他高一年级四次主要考试年级名次求和为5;不仅如此,他会填词作诗,而且绝不是打油诗;不仅如此,他除了会说中国话和英国话外,还会日语,捎带些韩语;不仅如此,他考通了钢琴的级,而且会谱曲填词,可以将多种乐器谱编在一起;等等等等,这样的同学对你的影响,就绝不是你想和他比一比学习成绩,而是让你感觉到知识之美,感觉到学问在一个人生命质量中的份量。四中在各方面都有十分杰出的人物,只要能细心观察,谦和虚心,就一定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不少江西,开启通向浩瀚的知识海洋的大门,投人大海,纵情遨游。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要求自己学好课内知识,而且要博、要深。博,可以拓展视野;深,可以锻炼思维。我在课余时间,喜欢读当代作家散文、杂文;中国历史,特别是现代战争史;科学普及或介绍前沿成果的书籍,例如《第一推动》丛书,《科学美国人》杂志;《中华活页之选》,《不列颠百科全书》等。读书的优点很多,觉得可作为个人体会一说的有三点:一、读文化味道比较浓的文章,可以增厚人的文化底蕴,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另外,对于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对于指导人的行动,都大有裨益。比如去南京旅游,要是光听导游的,没准儿登一登紫金山,游一游雨花台,逛一逛夫子庙就差不多了。但如果你通晓近现代史,就会去拜一拜中山陵,参观一下“总统府”,看一看廖仲俏、何香凝墓;要是再知道些古代史,那明故宫、明孝陵、孙权墓就都逃不过你的眼睛了;要是还看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那就必然要登船徐行在缠绵的秦淮河上了。看来读不读书,读多少本书,关系很大哩。二、读历史,可以增加对一些问题,特别是有关国情的理解的深度。三、读百科类书籍,可以拓展思路,使课内知识与社会发展、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读书需要一定的量的积累,这个过程应当从小做起。但到高中,补一补以前的缺憾也是可以的。我便属于这一类人,于是我就通过翻阅资料、听老师的建议订了一份必读书目,按照它阅读,可以充分利用时间。
对课内知识进和深入地思考,不轻易相信,可以锻炼思维。有一次老师讲滑轮的平衡问题,只要求大家掌握受力分析方法就行。我偏爱钻牛角尖儿;就是想弄明白这个滑轮是怎么平衡的,绳与轮的接合处受力情况如何。于是跑去问老师。学几何时,我的“毛病”就更大了,总是怀疑定义公理的正确性或完整性,比如总思考“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祖原理等为什么是对的。以至数学老师无可奈何地表扬了我:“你们班×××同学思维非常细腻。”嗨!其实我哪是“细腻”,只不过是因为不明白而已。这样的思考可能对成绩没什么助益,有时很枯燥,•但我也因此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有些原始的抽象、推理方法,也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得到。但同时,不能忽视,我因此走了不少弯路,思考时间太多,收获很少,耽误了重点知识的学习。求真务实,严谨细致是件好事,但学习是有阶段、层次的,有些知识现在没有能力,或无必要理解,或是还有更重要的去学习,这些都是“学会放弃”的理由。把有限的时间放在钻研重点上,让学习中的时间发挥最大效力,是正确的做法。总之,这是一个学习程度的把握问题。需要用心体会。希望我的坎坷对像我一样爱钻牛角尖儿的同窗有所帮助。
同学习相比,社会工作在高中生活中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我曾荣幸地干了三年班长,一届学生会主席,这是一次珍贵、充实、艰难的经历。说它“珍贵”“充实”,是因为在从事各项工作时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多方面提高了能力,有些甚至触及到我做人的方式。说它“艰难”是因为这个过程中虽不乏成功,但也遍布着失败或挫折,使我不断发现差距,深刻反省,适应、尝试、磨砺而提高。我从前很少参加社会工作,至少像四中这样独立处理事务的机会很少,因此没有经验,缺乏能力。所以高一工作时简直是个“笨蛋”,不仅手忙脚乱,而且工作业绩惨不忍睹,学习水平“放卫星”,只不过是从天上掉到地下的那种“放”法。我没有辞工下岗,不说是同学们硬顶着的,大家的信任也是大半的因素。后来,通过自己的调整,经验的增加,以及比较坚挺的毅力,我处事的能力逐步提高了,成绩也有了一些。因此,我想对那些或是即将成为学生干部的同窗说:如果你遇到不顺利,要坚持努力。没人在这方面有什么天分,只有不断锻炼,才,也必然会逐步提高,如你所愿。而且我敢保证,相对你的努力,你的收获绝对物有所值。
这种锻炼的前提是要有负责任的态度。高二时,美国轰炸了我驻南使馆。学校立即作出反应,于周日下午电话通知各班班长周一早上开一节主题班会,声讨美国暴行。时间紧迫,我放下手中的事,迅速与老师和其他干部取得联系,商定了方案和需备事项,然后便起草一份发言稿。由于时间紧迫,我奋战至凌晨一点。然后睡四个多小时,五点多起来又赶了一个钟头才完成了发言稿。我觉得即使在困难的情况下也能认真完成工作,就是真正尽到了做学生干部的“责任”。
我认为,做社会工作还是一个人对于生活意义理解的考验。工作的过程,是对生活意义的理解,特别是对青年时代生活的理解的升华过程。例如,高一时我们班组织的班会,常是把我忙得神魂颠倒,而同学参与的热情总是不高,最后亲爱的同窗晃到我面前慢悠悠地跟我说:以后咱们别搞这样的班会好不好!其实同学并不是想寻我的开心,而是班会的内容不当。学校对每个年级都确定一个教育重点,这需要老师和干部通过主题班会来贯彻。教育主题通常是非常大的,比如“学会关心”。如果直接套用于班会,结果就是主题大而空,看似有内容,切重点,实际非常空洞。这种班会一开,便是要大家说些没有错也没有用的话,效果的没有。如果能从生活的具体方面入手,让大家在对具体细节地感情中懂得“关心”,或是情理交融,那么这样便会恰到好处。而这个过程,正是师生一起交流、升华他们对生活的理解的过程,也说是文学化的过程。因此,社会工作,从某种程度上体现、提高着对生活的认识。
另外,做社会工作,也可以起到丰富自我,完善人格的作用。工作必然提高一个人的处事能力、交往能力,使我有机会接触许多优秀人物,感受他们的人格、态度、行为,见识纷繁复杂的事件情景。这些,都十分有利于一个人形成健全的人格。
学习、工作方面,可能很多人会有相同的体会。至于生活水平其他方面,差异就很大了。这里仅表论一点。高中生活,多参加实践活动,对我的影响十分了得。也许我是幸运的,能够在高一、高二的假期分别参加了两项重要活动:一是“青少年与科学家联谊夏令营”,参观了一些重要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的工作,并与科学家们座谈。二是随校访问团出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样的活动可以大大开拓视野,促进一个人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学习;并且绝不是用相等时间的学习可以代替的,因为它的效力是使你的进步速度成倍增加,.正如化学催化剂。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四中学生应当学会这一点。我觉得现在大家是读万卷书的难行万里路,行万里路的不读万卷书。是不是该改一改?四十年代中国有个记者写了一本书,叫《万里纪行》,是令人振奋的。 以上,是我对高中生活的一点想法。这三年中每一段有意义的经历,实质都是一种锻炼。所以我称它为——砺炼人生。
谨祝同窗们的高中生涯充实无悔。
2001年7月
nu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