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平
|
标题:下决心,走一条艰辛的路 |
内容:![]() 下决心,走一条艰辛的路刘 晓 刘晓同学是第十二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获得者,被评为九六年北京市十佳中学生,九六年毕业于四中,同年保送进入北京大学。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你们好! 转眼间,三年高中生活飞逝而过。这是宝贵的三年,难忘的三年。这三年中我学到了很多。这里有我奋斗的脚步,有我成长的轨迹。下面谈谈我在学习方面的一些体会。 做事要有目的。没有目的的行为就如同布朗粒子,东一头西一头。学习也一样。我们为什么而学习?对这个问题,相信每位同学都已回答过多次.但它不应是口号式的,而应是真情实感。崇高的学习目的可以使人增添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我的学习目的的建立,是经过了一条很漫长的路的,而且现在仍在继续深化。 还记得孩提时代,天真烂漫,常好问“鸟为什么会飞?”“鱼为什么会游?”“为什么在汽车上看到窗外的树往后退?”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求知是人特有的欲望。 度过无忧无虑的学龄前,就被套上枷板。学习只是件不得不去做的事,没有什么目的,不过不久就有了改变,我很快迷恋上了老师在我作业本里打的小红旗、五角星。老师的表扬成为我学习的主要动力。 小学毕业上初中,我长大了不少,懂得了一些事情,并开始体谅父母。我的父母都是文革的受害者。66年时,我母亲还在师大女附中念书。文革一来,她被送往延安,在那里插了7年队,返城后在工厂工作,打倒四人帮后才上大学。我父亲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毕业后分往外地,长时间在工厂,没能从事自己的专业。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他们的青春年华都是在失望、无奈与痛苦中度过的。他们有坎坷的生活经历,有深深的遗憾。作为我的父母,他们自然在我身上寄予很大的希望,希望我能顺利成长,将来有所作为。小时候,他们送我学画画,后来又送我学弹钢琴,在假期,他们还带我去外地,游历山水,增长见识。在学习上,他们更是不知操了多少心。为了我的成长,他们付出了很多。我只有更自觉,更努力的学习并取得好成绩,才能让父母少操心,让他们放心、开心。每次考100分,我总要与父母分享这份快乐,他们的微笑是我得到的最大的奖赏。在初中,我开始对数学产生了较强的兴趣,我常在课余去解一些几何难题。 初中毕业,我考入四中。在入学前的夏令营中,大家与夏磊、郑页这两位优秀的四中毕业生,国际奥赛的金牌得主座谈。我对他们既崇敬又羡慕,我多么想也象他们那样在国际奥赛中拿一枚金牌。经过努力,在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中,我的五门主科总成绩在班里第一,特别是在较感兴趣的数理方面成绩突出,我于是决定在不影响课内学习的基础上拿出较多的时间向竞赛发起冲击。我这时的学习一方面出于兴趣,一方面为了竞赛获奖。 学的越多,扎的越深,我越发有兴趣,越发觉得奇妙。我迷恋数学中逻辑的美,我为物理学中的高度数学化惊叹,我更为人类在科学探索中表现出的勇气与智慧所折服。经典物理的成就已解决了人类登月的基本问题,近代物理给人指出了前景广阔的新能源——核能,今天的人类已把视野伸向10—15米的微观世界与10+27的广阔空间,大爆炸宇宙学把宇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连在一起。作为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尘埃”,我们人类的知识是多么的了不起,人类的这种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是多么了不起。好奇的天性与强烈的求知欲终于在我心中占据了上风。我完全着了谜。即使没有竞赛,我也要去学习,要去探索未知,探求真理。我愈来愈感到探索未知探求真理,是一种欲望,是一种激情,是推动我刻苦学习的重要动力。它是很崇高的。有了这样的学习目的,我感觉学习起来干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足,心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愉快,情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平稳。它使我不会为一两次考试的成败产生大的波动,不会为一些不如意的事所困扰。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我的学习目的的建立也不例外,相信我还会继续提高认识。目的是要通过行动来实现的。对于学习而言,就是要刻苦努力的去学。不论天资如何,要想学好,都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老师在给我的留言中就曾写道“一份辛劳,一份收获。勤奋远重于天赋”。 高中三年来,我在学习方面倾注了全部热情和精力。每天除上课和晚上外,还抓紧中午及晚饭前的零碎时间。平均算来,每天在正课外还要学5小时以上。高一时是六天工作制,那时我参加数学、物理两个奥校,周日白天都用来上奥校,晚上用来看书。上高二后奥校停办,后又实行双休日,但每个休息日,我都是毫无例外的在家中学习。至于寒暑假也很少休息,记得今年寒假,我只休息了除夕半天和初一一天。甚至军训时,又热又累,但一回营房休息,我就立即拿出微积分讲义自学。就这样,高中生活是在紧张、刻苦的学习中度过的。三年来,我用过的算草纸不下四千张,每张上都写得密密麻麻。除了课内教学参考书外,我还看了大量国、内外的竞赛资料,同时自学了大学物理、数学的部分内容。这些努力使我在竞赛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为我打下了坚实的数理基础。我觉得:只有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只有吃大苦、耐大劳,才有可能创优。我想这也是我们四中“优、苦、严”三字校风的一层意思。虽然即将离别母校。但我一定会保持这优秀的校风,并发扬光大之。 还记得高二时,一位北大的教授来四中作关于学习方法的讲座。一开始,他先向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两个人比赛,甲比乙跑得快,他们同时从起点出发,问谁先到达终点?”答案是出入意料的:“不一定。”“因为这还要看他们路走得对不对。”这个例子说明,选择好途径的重要性。同样在学习上,光有努力的精神,不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也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使人在一段时期内获取比较大的收获。总体来讲它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变的,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我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一个是计划与总结。作计划可以明确自己近期内的目标,确定干些什么,分清主次,合理分配时间,适当调配劳逸。作总结一方面要总结前一段时期内学习工作的成绩与不足,另—方面要审查原先的计划是否合适,做必要的调整,订出新的计划。我在学习中就是这样不断地作着计划与总结,大到一个假期,一个学期,小到一天、一个上午。虽然计划总结会占去一些时间,但这对我的学习是很有益的,它使我能有目的地,高效地、有秩序地进行学习。 另一个是多与同学交流。上高中后,我感到与初中确实不同。这里群英荟萃、强手如林,每位同学都有各自的特长,都很努力。在这种浓厚的学习气氛中,我不得不更加刻苦、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同时多与同学交流,多向同学学习就变得很重要。在我们班里,学习交流的风气很好。我们常为一道共同的难题聚合在一起,你提一个思路,我说一个想法,大家抛砖引玉,各抒己见。关键性的一步迈出后,我们每个人都为成功感到欣喜。大家不仅攻克了一道难题,更重要的每个人都从中吸收了很多有益的想法。我就经常为同学奇特大胆的想法拍手叫绝。在奥校中,我还结识了一位同学,他与我有着共同的志向,将来要研究物理,我俩成为了好朋友。我们经常在一起交谈,谈对物理学的认识,谈各自的物理思想。从他那里我学到了很多,尤其是科学的批判精神。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见的想的也有限,与同学交流能使眼界成倍拓宽,思想加倍活跃。 还有,四中的学习天地非常广阔。除会考的各科必修课外还有艺术欣赏、打字、计算机、绘图、环境学等。内容丰富的选修课及课外小组。学校还经常邀请一些专家教授,来校讲课、座谈或举办各种展览。这些都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好机会。我总是尽可能多的参加这些活动。 上高二时,学校在我们年级开展了职业理想教育。每个人在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时,要考虑的因素往往有国家、社会的需要,个人的兴趣爱好,学成后求职的难易,工作的艰辛程度,也还要考虑到工作后收入的多少。那时我已决定将来要从事数理方面的研究,为了进一步明确和坚定我的职业方向,我按照学校的要求去进行职业调查。我采访了北师大数学系、物理系的两位教授。他们对我这个中学生的来访非常热情,向我介绍了这两门学科今后的发展动向及我国现状。从中我了解到,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但基础科学的发展相对缓慢。我国科学技术整体水平较落后,在基础科学方面也不例外,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同时,我国现在仍不很富裕,对象数理这样发展较缓慢、短期效益较差的基础学科的投资不可能很多。目前的情况是科研经费少,研究条件不很理想。在这些领域的研究人员工作十分辛苦,生活比较清贫,他们的付出与收入是不成比例的。正因如此,现今还愿意从事基础研究的人越来越少。 同老师的交谈,一方面继续增强了我对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我比较冷静地看到要干这一行困难确实不小。以前我对这些困难想得较少,主要只是从兴趣出发,还缺少一些对现实的了解。采访后,使我逐渐有了较清醒的认识。有了更多的思想准备。我认识到从事基础理论的研究,这绝不是一条好走的路,路上潜伏着各种磨难。听完老教授的讲话,我心中充满了对老一代知识分子的敬佩,也更坚定了我的信念。我要向他们学习,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这就是走一条准备付出个人的某些牺牲,为祖国、为科学做贡献的路。不论在这条路上能走多远,不论为此我个人的生活可能多清贫,我都不会后悔。在和老教授的谈话最后,我对老教授说:“我不在乎工作的辛苦,也不想发大财,只想做我想做的事——搞科研。”有了这样的认识和思想准备,我的职业理想更坚定了。在这里我想说明的二点是:在我确定职业理想的过程中,始终得到了父母对我的理解,他们支持我下决心走一条艰辛的路,我感谢他们。我还认为学校在高二年级开展职业理想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他使我的学习目的进一步升华,使我的职业理想更加坚定。 同学们,三年前,我被移入这片沃土。三年来园丁们的辛勤耕耘,三年来的阳光雨露,把我们养壮。即将与母校分别之际,胸中千言万语都化为“感谢”二字。四中,感谢您对我们的教导。未来,您会听到九六届传来的捷报。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96年9月1日 null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C)
2000??2025 ±±??????????
|